close

「三明治工的社會實踐」工作坊後筆記

118693315_183856739842893_6571803057793315283_n.jpg

 

由中山大學主辦空表演實驗場執行的文化平權-奇花藝草系列工作坊活動,歷經半年時間也來到最後一個場次,這次邀來多次和社服單位合作且俱有豐富實務經驗的三明治工共同創辦人李萬鏗來帶領工作坊,以「三明治工的社會實踐」為名,除了分享持續進行的合作與過往的經驗,也藉由「共融」這詞分組討論去延伸多重層次的含意與可應對的創意發想。

 

由於工作坊當天氣候不佳,導至許多原報名的民眾因而取消,但有趣的是反而身心障礙的報名者幾乎全部到齊,加上之前的工作坊參與的踴躍度等觀察,我想這充分的表現出障礙者對於藝文活動參與的渴求外,更不想錯失這樣難得的文化平權活動。

 

118520929_183856629842904_3977081717647888710_n.jpg

 

這次工作坊個人分兩個部分敍述,上半場主要由李萬鏗講述三明治工這些年

如何踏入社服單位進而產生各種合作契機,打從他在唸台北藝術大學藝術跨領域研究所時便思考評估純藝術創作的可能性與發展性,「我希望能有更多的討論,若不是往純藝術創作發展,還有什麼可以延續我的藝術創作」,對萬鏗來說創作是重要的,那是推動自己向前的一部分。

 

在一次課堂中接觸了「樂山教養院」後,從最初和音樂治療師的合作,找到藝術與公益間合作的可能性,之後和另二名伙伴成立了「三明治工」,開啟一連串的跨域合作與社會實踐的系列共創之可能。

 

三明治工除了至今持續和「樂山教養院」的常態合作外,這些年也和不少的社服單位合作如行無礙資源推廣協會合作的「極速傳說」、無障礙科技發展協會的「悄悄話信箱」等計畫;也曾與國立故宫博物館、國立歷史博物館合作推廣相關易讀手冊與策展計畫;還有台北市政府文化局推出的公園改造計畫參與共融遊戲場的遊具設計、以及新北共融藝術節的:無限機場」的策展,;也因商業設計案禾德的公益茶禮盒,除了與樂山教養院的院生們合作,部分包裝外包給台灣婦女展業協會等。

 

118692954_183856716509562_6572462039726461541_n.jpg

 

萬鏗表示藉由這些合作經驗去回應創作設計的思考、遇到的問題,過程中如何規畫討論,這些年的改變與如何累積合作經驗;而一開始也是從文創商品和義賣品,或院生的作品展覽做起,因為智能障礙含括的範圍很廣,萬鏗表示我們除了認識外也思考著如何去做這些事,當時没太多案例可循,所以一開始有點像幫忙的心態切入,在過程中發現院生們和我們一樣都有創作才能,這份幫忙不是一般性的幫忙,他也進一步解釋,好比我們抱持著對弱勢的幫忙心態跟抱持著對藝術家幫助的心態,它的產出與努力的方向會截然不同的,過去我們對智能障礙者的認識多數落於某種刻板印象,對於協助支持部分,也是義賣品或點心的製作等,這樣所做的事和一般企業合作好像又没什麼不同,所以那時他也在想藝術創作的背景加入是否能有不同的產出,也從與院生互動中觀察到人的互動或想做的事,社會推廣等可以著力的點並不多,於是藉由院生透過不同類型的創作產出,去累積可以分享、整理的經驗在擺攤或展覽的過程可以和民眾有更進一步的交流,這不僅是雙方的互動關係,它背後夾帶著一系列的網絡,好比社工、家長的觀念與心態轉變。

 

而和樂山的常態合作,主要的方向有二:年度園遊會與外界邀展;另外他們也開始會去發想與規畫展覽,彼此反而更像合作伙伴關係,在三明治工部分的創作展中,也會邀請他們一起合作;從和樂山的合作商品或活動的配合與調整向外發展,不同單位的合作多數也是從這樣型式開始,過程中也發現一些有趣的議題,好比透過障礙者使用輔具的過程中去改造去思考輔具的延展性及傳統既病印象,希望讓輔具使用者將生活創意與自身的行動結合一起,同時也藉由展覽過程獲得多方的討論,也因為和不同社服單位的合作\共創的過程,慢慢地累積對工作的想像或者是對共融、公益的生產關係,好像不只是去呈現一個想法,有時候更像在處理一些訊息或話語這樣的事情,整個生產關係好像可以再開發與著墨更細節的處理,。

 

在和企業或商家的合作,除了設計\創作外,如何再帶入我們想關注的議題,又如何讓雙方一起討論溝通這分文化參與,讓不同的障礙者一起參與,生產代工由相關單位接單,工作與創作如何成為一個生產的路徑,目前仍邊做邊探索可能成型的模式或系統;另外這份合作的觸角也多方延伸,不管是邀請合作或社區參與,有時在發想計畫,會去思考一般人和障礙者的關係,如果是參與性質的計畫會有多少種進行項目如何從觀看、體驗、參與等角度,去思索公益\共融,他們發生的場合或時刻,它其實是可以更加生活一點:

 

個人覺得對萬鏗而言,生產關係如同共融生活圈那樣緊密,它並單指共創發想、執行,它扣連著前、中、後期甚至如何持續推動的生產網絡發展,如何從計畫中看見不同的創意表現,也看見不同輔助生產的週邊技能(如代工、木工等技術培力);由於上半場的分享太過充實了,根本没時間去提問,倒是有些可惜,個人很想知道在這合作期間雙方磨合的點是哪些,雙方怎麼去討論這份合作的發展,甚至没成功的案例探究等。

 

118684761_183856676509566_7246139050920694633_n.jpg

 

下半場萬鏗出了三個題目做為小組討論方向:什麼是共融最想解決的問題?困難的點在哪?

 

我們這組一開始以愛情交往為題,進而發展障礙者的人際關係與社交圈間的封閉與障礙為最想解決的問題,好比若提到與障礙者交往,第一個既定印像就是被照顧者角色,第二是没穩定甚至没經濟能力,第三封閉的社交圈或僅能依賴社服單位所辦之活動等。

從中去反推改變\改善困難的點,一是社會大眾長期對身心障礙者刻板的印象,一般人交往時是互相照顧,一旦角色換上障礙者時,所看到的卻全都是被照顧角色,這種被照顧形像一旦確立就會延伸出許多自認為的評估想像,直接把障礙者弱化等;二是經濟獨力,這大概是所有障礙者與親人一輩子都得面對的現實問題,這牽扯的層面過於巨大,非一次討論就能全盤理解,雖這幾年相關部門推廣多元就業發展政策\補助等,但這類型口號終落於口號,可能一年僅出現在幾次重要場合,如何落實\看見障礙者多元就業發展仍需好長好長一段路走,總之没有穩定的經濟能力,等於没有獨立自主機會,很難在現實社會中生存也就没生活品質可言;承上,於是障礙者的交友圈\生活圈就顯得封閉,縱使現在許多社服單位辦理許多共融活動,但如果没這些活動或參與這些活動後,障礙者真就能擴展他的社交圈嗎,一般大眾團體活動若有障礙者加入,有辦法去應對可能的狀況嗎等。

 

後來萬鏗也逐一到各小組參與討論給予一些想法,試圖透過不同的創意想法\計畫去改變\改善相關的問題

 

最後的小組討論回饋,

大家對共融的想像無非是平等、同理、尊重與自由的範圍,雖是很既定的理想面或是老生長談了,但從這重覆性的字眼出現,反而更顯得我們身處的環境未必因文明的前進而有所進步。

最想解決的問題:障礙別的刻板印象與誤解,、無障礙環境措施與友善空間\店家的形成、同理心或障礙教育的養成、人際溝通、經濟自主等議題。

困難的點:政府無積極投入相關資源或後建的改善甚至互踢皮球、空間\商家經營者無相關改善的經費來源或同理需求、深植的刻板印象不願花時間溝通或不耐等。

可能提出的改善或想透過何種型式去實踐或解決這類問題,有人提議透過表演,障礙者可藉由排練型式漸進的 去探討內心或對議題的思考,觀眾也可以藉由劇場看見不同障礙者的表現樣貌;也有人因對桌遊的喜好,發想以桌遊主題型式去策劃一系列的聯誼活動等。

 

最後,如何將所學、所知去應用或實踐,它都是一個正在進行式的過程,它没有絕對的答案,但必定要身體力行,透過不間斷的參與討論,可能還要歷經一些挫折磨合等,才能達到那份當下的貼合,當然這仍需要更多身心障礙者的現身參與,雖然這次文化平權系列活動即將告一段落,未來是否有相關公部門或單位重視我也很難去臆測,除了期盼外,真的就像前輩所言,障礙者的權益不是天上掉下來的,是要自己爭取的,面對有意共創合作的單位團隊,請給予最有力的支持,那就是現身參與。

118521868_183856646509569_7128022340248430487_n.jpg

arrow
arrow

    許家峰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