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296396408_5798221843529692_9203697871115132845_n.jpg

(照片a為在加路蘭遊息區,家峰正在觸摸大型公共藝術作品)

這次在執行 #TASA台灣藝文空間連線 #感官聚合-2022台灣藝文空間連線TASA協會共融專案 ,前期TASA的佳蘭與我討論有無想去實踐的區域;我想在失去視力後的十年裡,僅一次因工作的需要和同事們當日來回台北與池上行程,而在那之前有視力的經驗裡,也數次到台東小旅行,那些不外乎走馬看花的行程,當時對傳統原民藝術有了既定的刻版印象,也對當代藝術毫無概念,更別說有相關的認識門路了,所以當佳蘭有了此提議時,我們除了聊起西部線重要的藝術村據點外,的確也想到鮮少出没的花東海岸線,考量可能僅有兩、三天的行程,我選擇相較不那麼陌生且身體裡還有些印象的台東作為此次執行的目的地。

 

在與TASA #東海岸大地藝術節 的數次往返聯繫後,最後我們敲定85日至7日作為此次踏查的期程,並以策展人 #吳淑倫 於都歷遊客中心的月光海咖啡屋(也是她的工作室)為中心,在她的介紹與引薦下,讓我快速且有系統的更認識這藝術聚落的形成,本篇會以遊記的型式,將這三天兩夜的行程轉換成文字紀錄同時附上個人的一些心得觀點。

 

85()

這次主要的陪同者也是TASA行政佳蘭,由於前幾次的合作經驗,細心的她很快的能理解我的需求,適時地給予我協助;當天我們搭程上午930分的自強號,歷經近五小時的車程終於抵達台東車站,原本是想以搭乘公車的方式逐一的到我們的目的地,佳蘭甚至都查好了有哪幾號公車,其中也包含我較熟悉的台灣好行客運,但因我們帶著大小包行李,所以佳蘭商請民宿老闆Allen開車載我們到目的地。

296907023_5798222213529655_522172980092527143_n.jpg

 

(照片b為加路蘭遊憩區的公共藝術作品)

 

#加路蘭遊憩區

民宿老闆司機兼小導遊,沿路介紹地景與回應我們的提問,没一會我們就到加路蘭遊憩區,這裡原本是癈棄土的置放場所,後來經各界多方努力整理與東海岸大地藝術節的作品注入,儼然重生為一塊新風景,如果我没判斷錯的話,這裡是從台東市區往北走時第一個遇見藝術節作品的場域。

佇立在加路蘭遊憩區的大型公共藝術作品,不僅能摸,旁邊還有QRcode的牌子可掃,我們停好車後,以離停車場最近也靠近進出口的第一件作品開始,一路向內、向右再折返回來,經過饒愛琴《艷陽下的綻放》、達比烏蘭•古勒勒《旅人的眼睛》、杉原信幸&中村綾花波浪方舟-潮間交織、伊祐•噶照《月亮住在海裡》等作品,其中還有幾件不是那麼可辨別或已自然朽壞的作品。

由於當天天氣晴朗,縱使迎面的海風徐徐吹來仍不敵午後炙熱的陽光,在無遮陰的日頭下,我和佳蘭一一的至每個作品前掃條碼,聆聽語音介紹,但這裡離空軍基地太近了,又或下午時段正是國軍日常操演時刻,幾乎每隔一分鐘就可以聽見飛機從我們的上方飛過時發出巨大的轟轟轟的聲響,以至於我直接請佳蘭一邊領著我觸摸作品一邊描述外型結構,她也會藉由掃QRcode補充內容資訊。

296485007_5798221653529711_1162265165078991508_n.jpg

照片c為家峰正用手機掃說明牌上的QRcode)

 

小心得:

1.在没有任何遮陰的遊憩區,來的時機點真的要慎選,也因我們是處於一種工作狀態,反而没多花時間靠近海邊,光逐一拝訪每一件作品完後也過一個小時了。

2.幾乎每一件作品都有QRcode的牌子可掃,但這裡發生一件小趣事,不知是我因換過新款式的手機關係,之前我只要將鏡頭對準條碼,然後就依語音報讀點擊畫面就可進入頁面,但這次操作卻要自行滑到某個位置才有辦法點擊進去,一旁的佳蘭也回饋到之前她們在做《鏡子》療癒工藝線上展時,也曾遇到其他視障者遇到相同問題,我想這跟手機款式不斷更新可能造就一些操作的小改變吧,習慣就好,影響不大。

3.雖事後聽聞策展人淑倫的解說,QRcode的牌子上有一層噴砂加工,讓觸摸時仍感受到淺淺的微凸感,但個人覺得由於作品全處在戶外,容易受自然力的侵損,有時會影響物件又或觸摸者因外在環境也跟著影響,也許立體雕刻如同淑倫所述,角度會影響掃描,但或許可在相關條碼的上下位置作一個小凸標幟記號,,讓視力不好的觀賞者摸到凸點時,只要將鏡頭對準該點後上下略為移動,鏡頭就可以抓到條碼了。

4.另外有關語音講述的部分,個人覺得講述方式很自然,不會刻意的咬文嚼字,部分作品也會有藝術家親自介紹自身的作品,音檔長度約莫抓在3分鐘上下,有把作品的寓意與意境講述出來,但對視障者來說仍過於意象描繪,不過因是可觸摸作品,好似也填補了這份稍略曖昧的描繪,個人覺得無須再調整內容,倒是若可以的話,很想聽聽每一位藝術家能親自講述自己的作品,好比我透過饒愛琴的聲音描述的同時,似乎可以藉由藝術家的聲音提拉作品感受的層次。

297319337_5798173983534478_786468454595612342_n.jpg

(照片d為策展人淑倫領著家峰解說現場作品)

 

與策展人吳淑倫的閒聊

離開加路蘭後,民宿老闆開車載我們繼續向北前行,沿著海岸線的地貌海景也在他的介紹下有著不同層面的認識,最後來到 #都歷遊客中心 裡的 #月光海咖啡屋 ,這裡也是策展人吳淑倫的工作室,在一番的招呼閒聊後淑倫細問此次行程有無怎樣的想法目的,也因和她的交流,讓我對這裡的藝術生態有了更明確的輪廓想像,下面我把這次的對話,重新整理,分三個部份簡述。

 

A.第一部分主要與淑倫介紹我自己,以及目前正在推廣與研究的非視覺導覽,它同時也象徵身心障礙者的生活實踐與藝術行動,這份現身的重要性與可能的影響,以及這兩年因TASA也開始關注到文化平權議題,讓我有機會與他們合作,期望藝術村、藝術家與觀眾們在未來的交會中,除了看見彼此的成長,也看見更加多元的樣貌文化。

 

B.第二部分是淑倫以她個人的觀察,介紹目前台東藝術發展的現狀,這裡的人口雖不多,但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是很親近的,每個藝術家除了花時間完成自己的創作外,有些較大規模的創作計畫,也會邀請其他藝術家的加入;而東海岸藝術節也因應地方生活步調做了一些調整,從最早固定的期程,慢慢的將時間拉長,除了讓作品的可見度拉長,也隨著季節的變更反應出作品與環境間的變化;我也問起外地藝術家如何進入這裡的生態,她覺得如何適應這裡的生活才是重點,若一昧只圖自身的創作反而少了貼近這裡的文化,而每一位初至台東的外地藝術家,在不熟悉的狀況下,可能會先選擇市區的空間承租,再慢慢的找到與在地的連結,進入都蘭這藝術聚落,所以也端看每一位到此地的藝術家的目的性是什麼,好比,這裡有不少移居至此的藝術家們,對他們來說藝術創作早已融入生活裡。

 

C.生活是時間的推移,時間也體現身體\生命的增長變化,第三部份我問淑倫這裡有先後天行動不變的藝術家嗎?就她的印象裡是没有的,我進一步問她若有一天,藝術家因年紀或外力導致長期的行動不變,,這份身體的變異有可能影響到原來的關係,那留下來繼續生活、創作的可能性?淑倫没明確的回應我這題,不過就她的觀察,相較台東市區或西部的城市,這裡相對偏遠,不管交通、就醫或社服資源相對匱乏,所以多數行動不便的居民在有能力的狀況下會選支持系統較完整的市區居住,而這裡較明顯的問題是老年與隔代教養議題,目前也有一些長照單位提供支持性服務;淑倫也表示、當在規畫藝術節的同時,會盡力去照顧到不同人的需求,例如藝術節中的作品們幾乎都有語音導覽,且未來會持續擴增語言的選項,都麗遊客中心作為東海岸大地藝術節中主要作品設置據點,這裡的無障礙設施也相對完善,她也分享這幾年在一些音樂性節目場合會見到不少的輪椅使用者,除了既有的公車客運外,藝術節在重大的活動中也會有接駁車的安排等。

297649365_5798204596864750_1655153218987088996_n.jpg

(照片e為都麗遊客中心內的公共藝術作品)

 

漫遊都歷遊客中心的作品們

與淑倫的閒聊後,她領著我們往戶外的空間介紹駐地藝術家們的作品,其實都麗遊客中心的覆地至少有四公頃的面積那麼大,要逐一地將作品們瀏覽完還真得要花上許多時間,也因這裡有廣大的草坪,每年的月光海音樂會就會在此演出,以太平洋的海面作為背景,吸引來自各地的樂迷相聚於此。

跟著淑倫的腳步與指引,我們經過幾處作品,哈拿‧葛琉《最強大的溫柔》、歐舟(山田設計) 《泡大地-露地的覺知》、李蕢至《轉變》、眼蟲計畫《公元5390年的凝望》等,有些作品可躺在上面休息。有些作品與環境中的草木漸漸的融合一起,有些極受到民眾的喜愛與使用所導致的耗損,會因損壞的程度召回藝術家們回來修膳,這裡的語音導覽有較多創作者聲音的講述。

297235902_5798173720201171_4001179699778336182_n.jpg

(照片f,家峰躺在作品上)

 

#來客坐 like cat Homestay

離開淑倫的工作室已是晚上七點多了,她開車載我們從都麗到都蘭的巴奈的店大啖原民的家常料理,席間閒聊各種話題,待我們飽餐完後已近9點了,我的體力也消耗了差不多,於是我們來到這次的民宿,正式Check in

這是一棟一層樓的平房,有一個感覺算大的院子,整個屋內的格局簡單,地面平坦,除了浴室的小門檻外,行進的過程也没有什麼障礙,我大概可以理解淑倫描述參與音樂會的輪椅朋友們,在都蘭住宿的可能性。

 

86()

前一日和淑倫聊完後,我一直在思考此次的分享到底要傳達怎樣的平權理念,個人認為台東的藝術生態是以點狀式的聚落所組成,和過去我所認知的藝術村(機構)有著很大的不同,

機構型的藝術村提供進駐的藝術家們一處安居的住處或工作室,有系統的制度、行政流程等,有一個明確的據點為中心向外發展,但聚落的模式又不太一樣,縱使有個明確的都蘭糖廠為顯目的地標,但也如同淑倫所述,外來的藝術家如何進入這裡的生態,可能需要藝術節或在地藝術家的媒合,真的就得回到目的性為何,怎麼看待自身與環境、創作間的關係等。

由於蟲鳴鳥叫聲太熱鬧了,我早早就醒來,在筆電前敲敲打打著,整理思緒與調整分享的內容,早上和佳蘭吃早餐時也跟她討論我的觀察與可能調整的內容,也聽聽她的想法,吃完早餐後,我回房間做最後的文字確認,也傳給佳蘭,請她協助簡報的圖照安排,一切完畢後心才稍寬鬆些。

 

#好的擺手創藝術小店

接進中午的時間,我們步行朝都蘭藝術村(新東糖廠)內的好的擺目的地前進,看似一間小巧的文創商品店家,裝載著充滿生活感的創作物件,目前的經營者是一位叫瑞玉的女孩,也是位陶藝創作者。這裡聚集了原民藝術家們生活手創小物,大到厚重的原木椅、小至配戴的裝飾品,有陶器、木雕、編織、金工等媒材,每當我們拿起一件小作品時,瑞玉若有看到的話就會介紹創作者的背景,又或其作品正在哪地展出等。後來淑倫也領著兩位來台駐村的巴西藝術家與我們碰面,我們從店內聊到店外,我這主要跟瑞玉分享非視覺導覽的計畫,瑞玉則分享她除了經營店家外,也介紹這裡的藝術生態,她自己偶會參與其他在地藝術家們的創作計畫,還有藝術小工的日常,個人覺得不管是怎類型的藝術創作,大家都很緊密的扣連在一起。

 

由於下午還有講座安排,接著淑倫便開車載我們一行人回都麗的月光海咖啡屋,原本一行人還想找間店家吃頓午餐,但由於週末假日觀光客真的太多了,不誇張,每家用餐的店門口都排滿人潮,於是最後淑倫則選擇了東河包子做為我們的午餐,後來我們吃包子的時候她還問我味道有没有變,天啊!上次吃東河包子也過了十多年之久了,味道是回憶不起來,但覺得這次包子內的肉餡還蠻Q彈的。

297389043_5805195576165652_5115170903015689062_n.jpg

(照片h講座現場花絮)

 

#打開藝術季的共融大門 - 面對多元身份的參與,我們可以一起做的事

之前共融講座的焦點多落在身體差異者如何被看見、如何進入藝術村,軟硬體可能的調整等,這次則從自身的經驗談起,一名中途視障者再進入創作的過程可能的支持系統,銜接藝術家在面對年老,可能的傷殘後,有機會再進入藝術村時、場館、藝術家甚至觀眾們如何看見與調整彼此的需求,這裡也頡取幾段重要的講述與對話。

 

1.當我分享到中途致障後持續的創作與教學的過程時,Camilla也分享近年巴西也陸續關注融合教育議題,去年在里約美術館也有一位俱視障身份的藝術家進駐,在館方與藝術家密集的通訊往返中,也開啟他們對於看不見的視角有了一些啟發,除了去順應與調整這位視障身份的藝術家的需求外,館方也陸續關注不同族群對於藝術觀看的須求性。

 

2.我問在場的參與者,若有一天成為障礙者後還會持續創作嗎?

參與者A:主要是執行政府研究專案的工作,不過他最喜歡的是服務設計這塊,當下他的回應是這類工作多依賴創意思考,所以暫時還想不到較具體的阻礙。

Gabiriella:以陶土為媒材創作的她,若有天失去手的功能,仍會持續創作,會轉變自己的心境、心態,用另一方式去轉化過程,雖然失去身體的某部分,但還是可能從事教學,分享藝術創作的知識等。

佳蘭:我會覺得很難接受,好比現在的我没有障礙,有時也會不喜歡自己的一些部分,但若有天成為障礙者的話,應該會重新尋找新的創作媒材、嚐試不同的創作方式,也對科技抱持樂觀態度,相信未來科技的發展會提供新的可能與機會。

Camilla:自覺是樂觀之人,當然若真有這天發生她知道需要時間去接受自己的改變,但她也相信以各種方式持續她的創作,對她而言創意一直在她的生活與工作中。

 

3.接續我分享當我成為視障者後,藉由資源的盤點、陪同者的交陪、展演場地的現身、找到自己創作\藝術倡議的方向等路徑,讓更多人看見我的需求。

 

4.近年來也致力推廣非視覺導覽,也從明眼導覽者藉由非視覺遮蔽輔具,引領明盲觀眾認識作品;而視障導覽者,透過非視覺詮釋與輔具的運用,引領明盲觀眾認識作品,兩個切入點淺談什麼是非視覺導覽。

 

5.接著我陸續分享這二、三年與鳳甲、高美館等場館協作的非視覺導覽的合作歷程,從場勘、討論、流程規畫、輔俱的發想與使用、聯展與個展間講述作品的選擇等。

 

6.TASA合作的契機,其實也是從障礙現身、被看見、被理解、文化平權的合作與延伸等,從遇見障礙到看見未來共融藝術的發展性。

 

7最後,非視覺導覽並非針對視障族群,它提供觀眾一項觀賞的選項,所有人都可以選擇或參與非視覺導覽的服務。

 

8.Q&A

Camilla分享除了碰到前述提到視障藝術家進駐里約美術館外,就没遇到其他視障或身障的合作伙伴,但最近在巴西的一處公園的雕塑展覽中,他們就有做一系列的無障礙設施,如坡道、材質的選擇、口述影像等規畫,慢慢地可以感覺到這分無障礙意識的轉變。

淑倫則分享她在2016年到香港參與觸感藝術節的經驗分享,透過各種觀賞或參與藝文的體驗,回看台灣在藝術共融的不足。

參與者A,會來聆聽講座主要想聽聽障礙者對於創作與藝文的參與這塊感到興趣。

回應A也是最後的總結,記得某次參與地方場館的培力計畫,在一次的課堂中有學員問我,視障觀眾在哪?我想,任何場館的營運不是一開始就有觀眾,都是經由策展與推廣慢慢的積累觀眾群,樹立自身的文化或品牌形象,所以目前所見到的美術館們,幾乎都歷經十數年的文化推廣才有機會累積到現在的觀眾群,,而過去的場館或策展幾乎忽略少數族群觀賞的需求,現在我們在做的共融服務或非視覺導覽也才剛起步,它需要人才持續的培力與時間去累積服務經驗。

 

9.小檢討:

 

A.由於活動的時程安排在假日時段,整個都蘭藝術村各自有各自的活動,很難聚集對此議題有興趣的藝術家們,未來應考量安排在平日時段。

 

B.因兩位巴西藝術家Camilla Campos(卡蜜拉.坎波斯),Gabiriella Marinho(加布耶拉.馬里荷)來台駐村,所以有這機會交流,不同文化對於少數藝文參與者的需求,給予不同經驗的分享。

296598292_5805196129498930_3059906326131054108_n.jpg

(照片i講座現場花絮)

 

結束講座後淑倫也領著兩位巴西藝術家到戶外的草地介紹部分作品,走到昨日未到達的位置,遇到一些朋友,晚上她帶我們一行人到都蘭藝術村內的 #11 Highway11 ,享用剩食大餐,雖說是剩食工作坊活動,但其實就是要預約的餐敍,在地居民將即期食品集中後,由當期料理將其烹煮成一道道佳餚美食,這次料理長是台11的伙伴掌廚,搭配自製精釀啤酒,感受地方的美味與熱情,這不是人人吃的到的饗宴啊,一定要事先預約報名,最好還能自備餐具喔

用完餐後夜遊糖廠,段續的喧嚣聲、逛了夜間市集、KTV傳出熱情的吶喊,等,回到民宿的時間也不算晚,但講座的壓力解除,當晚睡的很安穩,一覺到天亮。

 

87()

早上與佳蘭到糖廠內的 #都蘭小房子 享受最在地、最混搭的馬告漢堡,除了味覺讓人驚艷外,上傳到臉書上的照片,大家給予的評價是好美、好有層次,所以這漢堡可以說是色香味俱全呢。用完早餐後商請民宿老闆Allen送我們到台東美術館,與他告別後,也踏上我們最後一天的行程。

這次來台東的行程原想順應愛與希望-2022世界女藝匯流藝術祭的展覽,逐一拝訪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台東美術館、台東生活美學館等場館,但礙於中午休息時間未開放,加上回程車票已定妥,在路線等考量後,最後決定捨棄史博館行程。

296753495_5802340806451129_140761736773652159_n.jpg

(照片j點閱與回應熱絡的馬告漢堡,是不是很有層次呢)

 

#台東美術館

此次《我們/Women的邊界敘事~連綿•流動•聚合》主要在台東美術館的山歌、海舞兩廳展出,我們到達館內時已接近11點,上午的導覽剛好也近尾聲,佳蘭試圖與前台人員協調是否有機會請導覽志工再一次導覽的可能,最後在熱心的館方人員協助與導覽志工的熱忱下,讓我有機會聽讀導覽的過程與內容。

引領我逛展的是吳導覽志工,一開始她先確認引導的手式後,我跟她說,就按照她原來介紹的方法,中途我若有問題會直接提問,一開始先從展名中的邊界與女人兩大區塊淺談展覽主題,,山歌廳主要講女人的故事,海舞廳藉由女人視角講人的故事,於是我們依序進入廳內觀賞作品。

由於展出的作品繁多,故不一一細述,這裡我單對此次的導覽過程做一番的整理。

 

1.介紹與描述的差異:多數會就藝術家背景與陳現的方式作簡介的介紹,然而再進一步的描述物件時,就會不知從哪說起,例如旗袍、瓶瓶罐罐、毛利人的家屋、倒三角方式呈現等形容詞,看似具體的形容詞彙,但對視障者而言,則變成無限想像的延伸,這時適時的對話就顯的重要;例如倒三角方式呈現,若没追問下去可能誤以為是一件平面作品,實則是一件立體雕塑作品,另外導覽者藉由手指在視障者的手掌心描繪輪廓,也可加乘這份體感經驗;也由於此展以女性創作為主,講者很容易用既定的女性象徵概括套用,如像女性的身體、乳房、卵巢等,容易簡化媒材運用的寓意

 

2.定位與順序:肉眼觀看作品時除了可以任意調整觀看的位置外,隨著導覽的指示也能快速切換其焦點,然而對視障者而言,接觸任何的事務無法跳躍式的敍述,面對單一作品時它需要有方向、遠近、大小等一種漸敍的過程,而面對空間裝置作品則須在描述前補充定位方向,站在空間的怎樣位置,依序介紹其裝置的方位,形成觀看的視角。

 

3.畫作與影像:其中我個人認為畫作最難描述,縱使再具像的畫作或寓意解釋,回到畫面的構成上它含概許多的細節、包含筆觸、色澤、符碼等內外顯的象徵,除非創作者現身導覽可以獲得較多的訊息外,通常僅能用故事性來詮釋介紹;而影像時間的長度也會影響導覽的長度,在流動的影像中如何找到其作品的寓意,也是難以在短暫的時間內可被說明的。

297323722_5803289629689580_3871163417692117152_n.jpg

(照片k台東美術館導覽志工正幫家峰介紹眼前的作品)

 

最後非常謝謝台東美術館的吳導覽志工願意撥空再幫我導覽山海兩廳的作品,其過程中最大的收獲是開啟明盲觀展的對話,這份對話的過程中讓彼此有機會學習與探見相同卻又不同的視覺畫面。

 

#國立台東生活美學館

中午我們則到鐵花村台東舊火車站)附近休息,採購一些小伴手禮後往最後一站生活美學館方向前進。

東農超市和麥當勞好像一直都没變,當天下午鐵花村有場舞蹈比賽,左轉經過正夯的muji後來到台東生活美學館觀賞徵件與邀請展作品。

這裡没有導覽服務,當日的志工僅提供手冊要我們自行觀展,空間分主展覽室,這裡展出的作品全都是畫作,隔壁的生活工坊展出的作品除了畫作外還有裝置與織品創作,這裡僅靠佳蘭的描述介紹,她應該也用盡詞彙與耐性了吧。不管是徵件還是邀請展,有許多作品我們還真不知其意義,若没有導覽者的解說很難將作品與展覽扣連在一起,這觀展的過程太過模糊與不解,我倒没留下什麼印象。

297850584_5803327786352431_8009509642323166552_n.jpg

(照片l為台東生活美學館展場一隅)

 

回程的路上竟然巧遇昨日來聽講的參與者A,在他熱情的招呼下,我和佳蘭坐上他的車往火車站前行,一路上閒聊彼此的工作,到火車站後相互道別,我請佳蘭帶我到服務台,有請站務人員引導上車,完成了這趟三天兩夜的東海岸大地藝術節之旅。

 

 

後記重點小整理:

1.共融的概念不是解決當下、單一的問題,它是俱未來性,尤其身為一名創作者,面對未來身體變化的當下,如何認同這份轉變、持續創作、環境如何支持等,都是值得關注的提問。

 

2.不管是大地還是環境藝術節,顧名思義這類藝術節多數發生在戶外場域,展覽或作品資訊如何可以被廣泛的散播與接收,除了透過科技技術外,專人導覽的彈性與知識的擴延性,仍是無法被取代的。

 

3.除了完善的交通、居住的無障礙措施外,遇到好的民宿老闆可解決短程的交通往返,還有機會藉由他的導覽更認識在地文化。

 

感謝這次東海岸之旅途上所遇見的每一個人,因為相遇,才有機會讓彼此被看見。

297684926_5803289013022975_3666875544277756594_n.jpg

(照片m為台東美術館內展覽一隅)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許家峰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