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日期:2018.05.26-2018.6.17

地點:新浜碼頭藝術空間

如果先把觀看的路徑描繪出來,眼睛和作品相互交流產生視覺經驗,種種絢麗暗淡的畫面產生一系列舒服或震撼的感覺,緊接著記憶這視覺經驗開始引發影像畫面內容的聯想,由過去相關人生經驗與之比對,最為相似的經驗明顯凸顯而出,驅使眼睛繼續盯著作品觀看,並且大腦依此相似的經驗,促成可能的共鳴感動連結。

對我來說這展好像跟我印象中的科技數位藝術有些不同,用一個更簡易的說法就是投影和平面攝影的組成。它簡單也不簡單,簡單的是展呈現型式,不簡單的是個人覺得背後所想探究、扣連起來人對人、人對科技、人對世界甚至人對自身在於所面對的視界提出反問質疑。藝術家在展覽論述的開頭問道:觀看轉為技術代理的照見,正在形塑何種時空?而身為無視覺的觀者有無可能藉由技術代理再現新的觀看知覺,所以個人覺得這展想傳達的是試圖反思與再建構一連串的情感關係的扣連,這裡指的情感關係泛指所有人與這世()界的關係。。

---

---

那麼若在不知情的狀況下觀賞模擬模擬#1模擬模擬#2》這二件牆面影像裝置作品中,我們還可以隔著那一層無法觸及的畫面感受人物的操控性所牽引出身體知覺感受?又當我們知道這一切是巧合或作假的組合,這個模擬它還有它的功能性與影響性?我覺得有趣的是藝術家刻意用粗糙的手法營造出B級、有破綻的影像畫面,但我們的身體經驗是否早已被規訓成一付體製化的身體,好比我知道作品裡的兩個畫面其實毫無關連,但仍透過口述導覽過程去合理這身體的動作與飛行的方向之間的操控連結。我們像似藉由過去的知識與經驗中找到可能無法達到卻接近的方式去套用且合理這一切發生,那是否也可以這麼解釋未來不管是幾DARVR什麼R的技術升級,現實生活中的我們不會因這些技術的提升就變成超人、賽亞人、神奇寶貝或馬力歐等,但卻可以藉由科技技術的轉移讓身體的各種感官知覺提升到最高的敏銳度,那離開了這些技術、器材後還有怎樣的知覺去面對真實的生活,或者可能也不須要了。

---

---

喜歡《eyeTunnel牆面影像裝置作品,如果我們把雙眼的觀看當作是一座發射器向外發射搜集,不管透過肉眼還是科技技術產品閱覽了整個世界甚至宇宙,而這些經由觀看所帶入眼裡的也另築構成一宇宙觀。這些龐大複雜且持續擴增的星河,是否也將形成各種我的意識,像是開不完的房門,一房一世界,世界又有房門通向另個世界,一種無止境的延展發散,然而真實的我這主體不僅面對一俱俱雙眼外的肉體而已,這些親手向外又向內的觸及點,是否也藉此發展另一系列的「非我」,在這裡面發展另一條交流途徑與群聚,而這些身份全都被我們這外身的肉體所遮掩住啊!!

---

---

我想起在《心經》中,有一段「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的經文,但如何照見就在第一句說明了一切,要行深般若。試圖借用這段話來詮釋我想表達的意思。如果技術作為身體感官知覺的工具,藉由產品的引導進入了不同的虛擬世界遊戲,同時也切換了不同角色與之面對,那麼我這主體的發展早已超過真實的肉體,「非我」的個體穿越不同時空與角色,藉由技術拉提各官能的反射,帶出一套須外力引導的知覺感受,有無可能屆時的我們捲入混沌不明的時空裡,身體知覺不斷重組錯位,導至可能的官能錯覺,更或者不需要這些身體官能定義\限制。

也再次讓我想起日本漫畫家鳥山明筆下的角色們不管是何種物種,有怎樣的時空背景或史觀,全都匯集一起,是毀滅、進步、搞笑也有平靜安穩,。未來,技術也許是觀看的另一選擇,有別以往雙眼觀看的功能,更開啟或創造出五感的新體驗(取代),這將是一種自主性、被迫性、趨勢性還是自我毀滅性。,

---

---

全文刊載台新藝論紛紛

http://talks.taishinart.org.tw/event/talks/2018061904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許家峰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