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 2015.03.07下午場

地點 高雄圖書總館劇場

團隊 放克劇團

 

劇本有趣完整,音樂不賴,幕後執行比幕前來的精采是我對這作品的總評價;先說個題外話,那開場不斷重覆的歌曲home sweet home應是新編曲演唱,不知是發音還是咬字關係,我一度以為是哪一首台語歌,風隨風(請用台語發音)

 

改編俄國小說家杜斯妥也夫斯基(F. Dostoyevsky)《地下室手記》,由於個人没讀過此部小說,無法評論兩者的差異性;純粹來談這文本,敘述分明,也結合時事,除了結局外,很有編劇他鮮明的風格;總之單就改編來說,我個人很喜歡這本。

 

音樂安排得宜,那個O.S畫外音效有一種虛實交錯感,很特別的處理方式,不過我看的那場次,演員的麥克風似乎過大聲,但氣氛還算可以,我也不知哪來的感覺,幕後執行團隊讓我覺得很用心,以上是我喜歡這作品的主要兩大項。

 

有感不代表好感;黃琦勝飾演的男主角,情緒一直在高點盪不下來,讓我覺得他很浮臊有很多的瑣碎的動作,在技巧的呈現上雖是精采,但太過單一性,直白一致性的口穩,身體緊繃,嗯好像跟之前看的没什麼蒫異,那就這樣;另一位男演員林子棋心不在嫣的,無感;反倒戲份極少的小女生,生澀的讓我覺得自然許多了。或者提出另一種演出型式,獨角戲也是可以成形的。

 

演員的呈現某種程度也反應導演的內在,好像靜不下來,也不知在趕什麼,男主角與地下室彼此存在關係何在?手記與盆栽的符號何在?…許多台面上的細節輕忽了,背後的細節就難以處理,要如何談更深層的意境呢,結局男主角選擇了盆栽離開地下室,而不是手記,我個人覺得他的選擇並没有太多意義,整齣戲過於急躁、太表面上的張牙五爪了。

 

其實這齣戲有很多東西可討論,不管是文本改編或音效呈現蜃至表演風格,都有應可提出的論點,所以我還是覺得可惜了。

 

反倒那個唱風隨風的男演唱者,真令我印象深刻啊。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許家峰 的頭像
許家峰

藝文視場&礙有為

許家峰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