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偽測量》

日期:2020.2.22-2020.3.22

地點:琢璞藝術中心

84028698_3157189804299589_7007182484215431168_n.jpg

過去我筆下的每一檔展覽,雖身處其中卻未曾真正親眼所見,那是透過行動、口述\導覽及身體感綜合地接連曾經已知的經驗,可能的想像臆測轉繹成對作品、展覽之感受,再藉由文字呈述可能的觀點;於是這一連串的觀展行動成了變相的知覺觀賞體驗,而文字也成為了臆測彼此對此展的一種再詮釋的目光;而這份目光是否也是明人對盲評論的一種偽測量

87153944_3157189657632937_6839586173061431296_n.jpg

文學家伊塔洛·卡爾維諾知名著作《看不見的城市》中有段是這樣描述:「記憶也是累贅,它把各種標記翻來覆去以肯定城市的存在; 看不見的風景決定了看得見的風景。」;策展人陳正杰在琢璞藝術中心所策的偽測量展覽,就地點的選擇也是一種有意思的視角,這個位於曾經的蛋黃精華區域,隨著時代的流轉,經濟轉型等因素曾經面臨陌落危機,卻又因都市計畫的介入讓大立商圈更換新衣,然而藏匿在大樓中帶點私密感的藝術中心,其收藏與展出的質地是否也隨這座城市的變化而鬆動,當代藝術作品的注入又為這空間闢出另一條新的但又可能隨時被掩没的視野;於是我也在想,策展人用〈偽〉這字眼是否為一種被衡量的矚目。

87191393_3157190274299542_4889439921372135424_n.jpg

個人前後進出這個展場二次,透過不同的陪同者的描述讓我對作品有了更進一步的觀察,五位年輕的藝術家藉由不同的創作媒材表現出在環境的拆遷與情感的流動,中,那伴隨著的是無以復返的回憶,作品像似相互依偎也扣連住觀者曾經的共感經驗。

陳郁文的《天際棲息》系列兩件作品,就是我在第二次造訪時喜歡的作品,那些顯影在鐵皮上的畫面或躲在輸出圖後的植物是否寓意著安身立命之處也終將進入一個荒無才能轉生,兩件作品有種相互依存共生的連結,這樣殘弱又強韌;的符號像似一層層被覆蓋的殘壁史篇;廖昭豪的〈磚牆局部〉與〈紐澤西護欄〉兩件作品像是透過包覆成型假以亂真的產物,它出現在此顯得突兀介入性極強且帶著破壞力,紅磚牆是霸道強留的故景,護欄是不堪一擊的權限,而曝露出的內容物除了是一種質地的反差外,也是一種可隨時被取代\支撐的內在條件。

87365337_3157190427632860_7246034845430710272_n.jpg

蔡孟閶的〈都會沒有鐵路〉、〈五福〉兩件畫作與呂易倫的《廢地羅曼史》系列皆為平面作品,兩人的作品都談論到都耕議題,蔡孟閶借由畫筆想保留住那份因破壞卻露出結構的細節筆下的景色像似蒙上一層歲月的灰塵,成為被追憶的回憶;而吕易倫以自拍像徵佔領強化與癈棄的同在,那條被畫面切斷的快門線如同對過往的城市樣貌被切成一片一片的碎片;盧均展的〈中興664〉作品倒是跳出另一個觀看的視角藉由鴿子上的,小型攝影機的飛行紀錄影像,透過相關技術製作出一塊立體模型地圖,我在想假借另一生物的視角窺測城市的形像,那塊有如月世界的模型地圖反倒成為了最真實的偽測量。

87475898_3157190054299564_3831481097162588160_n.jpg

德國詩人里爾克 Rainer Maria Rilke曾說「我所見的無法企及我總已知的。」。面對《偽測量》展覽中的作品多數聽到口述描述時,腦海裡不斷地回射對某時空的零散記憶點,感覺處處都可探尋到和自身的一絲連結,然而現實生活中它們又離的好遠甚至不曾正視過,用盧君展的作品(模型)作為結尾,似乎又能解釋我所不能觸及的偽見意象,但能否打破一種可被觀觸的視角,會不會回到物種差異、真實與虛設、健全與殘缺的論辯,那又是另一大課題,

而我賦予未見的作品是一層層真切的感知。

87478039_3157190004299569_1588619226384433152_n.jpg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偽測量》 琢璞藝術中心
    全站熱搜

    許家峰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