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 #親愛的魔神仔 》- #響座劇場

 

 

時間:2020.12.18

地點: #衛武營國家藝術文化中心  #繪景工廠

 

 

雖說響座劇場成立時間不過一年,但在團長也是此製作的編導黃琦勝的帶領下,這個團隊從一個小空間召集了不同類型的演出節目,也積極籌辦相關訓練工作坊,說是高雄最活絡的小劇場\團隊也不為過;早在今年的二月時便有機會到他們的劇場空間觀賞《親愛的魔神仔》讀劇演出,當時自己也很喜歡這齣文本,所以很期待這個正式製作的到來;這次在陪同者凌士恩的即席口述下,多數台上台下的語言是重疊的,也因曾聽過讀劇演出,所以在中場休息時我們臨時調整了口述的切入點;本篇將透過口述與讀劇的筆記來回應對劇作的畫面建構與節奏的調度。

 

周宣宏所創作的音樂的確賦予該劇一個明朗輕快的調性,但不知為何和主戲的節奏貼合度不高,就聽覺而言,每每聽見台上演員的對話時,明明可感受到這合宜的速度\節奏,但就覺不對勁,可能音樂與戲切割的點太過俐落,同時唱詞的部分過於獨立,加上文本將每位小孩角色照顧得面面俱到,導至主戲略顯拖磨,個人也在想若把部分的敍事線搭配音樂\唱詞,或許主戲的表現會較有層次些,但整體來說這次的音樂依舊亮眼;每每聽聞高健鈞的舞台設計,腦海裡的畫面既清析又驚喜,舞台上散落幾處數塊大小不一的可移動平台,在平台上安裝不等邊的方型布景,每一塊布景的框架是由pVC水管所銜接而成,每一塊布皆有兩面的圖案,我腦海中直接聯想到小小孩手繪圖的線條筆觸,很像一座座的建築,也像一欉欉的森林意象,很有童趣感,而没繃緊的布,隨著場上表演或換幕轉向時隨之飄動,適時地為戲增添不少奇幻氛圍。

 

回想年初在聽完讀劇後,當時的評價是對於角色的背景敍述過於單薄,但回到正式製作時,因各方設計的加入反而讓主戲的部分顯得冗長,除了前述與音樂間可能須再調整外,個人覺得太多幕的轉換也拖磨了整體的節奏,若把換景也成為戲的一部分,也許會讓劇情稍加緊湊些也說不定;另幾位演員的表現也令人耳目一新,雖說一開始陪同者對於演員與角色的性別辨識感到遲疑,但隨著劇情的演進,飾演峻嵃(哥哥)的周洪于婷、羿澄(弟弟)洪于茹、肉丸劉恩如,三位演員在角色的掌握較為穩定且情緒與聲音詮釋都恰如其分,比較可惜的是飾演魔神仔的楊昇浩與之相比反而變得扁平,少了做為一名魔神仔的氣勢與角色差異;另演出空間的運用也略顯中規中舉,若舞台與觀眾席間的調度能打破鏡框式舞台的觀看面向,也許此劇的格局能向外延展,讓觀看的感官視角能被打開來。

 

劇作家梅特林克的《青鳥》中有段描述:「親愛的孩子,在你尋找青鳥的途中,你也要讓自己習慣去喜愛那些順路找到的灰色鳥。」

《親愛的魔神仔》作為該團隊對外出走的第一個作品,在製作的水平上個人是給予肯定的,如同劇中的小孩角色般,對於成長與未知的恐懼,如何在尋找勇氣的過程中找到更多的力量與支持,這條回家的路好似找回夢想的初心,對團隊如此,對台下觀賞的大小觀眾亦是如此,那份對未知的恐懼並没有隨著長大而消失,但我們也在其中找到那股前進的勇氣,如同劇終前大伙唱和著「… …不怕、不怕,怕痛就不會長大,最好的朋友就在我心中,終於還是要說再見,回家,回到自己的家,抬起頭,勇敢大聲說,親愛的魔神仔我們一起回家。

 

 

台新藝論紛紛:

https://talks.taishinart.org.tw/event/talks/2020122403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許家峰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