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2019TIFA黃翊工作室+ 《長路》主視覺

 

這是我第三次觀賞黃翊工作室+所推出的口述版舞蹈作品。我習慣用「口述表演」這詞,簡單的說明在劇場所觀賞的表演,舞台上發生的是一場舞蹈演出而非影像,還是有詮釋上的差異。其實要下筆是有些情緒的,像嚐了不同品牌的苦甜巧克力般味道既攪和一起卻又層次分明。這篇會以口述文本創作與聽覺感官作為主要的書寫方向,另對文本所建構身體感的經驗連結與演前導聆體驗活動試圖拉出一些對話討論。

                                                                                         2019TIFA黃翊工作室+ 《長路》劇照1(提供/國家兩廳院 攝影/周嘉慧)

 

我以為那是下雨的聲音,原來是旋轉舞台在運轉時所發出的聲響,我是後來才得知這資訊的。那如粗顆粒般的沙沙聲響,有如紊亂的大小雨滴,卻又穩穩的落著;緊接進來的拉威爾《悼念公主的帕凡舞曲》,從獨奏版到變奏版,似溫柔時狂亂,聽似不同屬性的聲音類型,當它們貼合且交織時,卻又可以感受到那密不可分的關係,而這二種聲音的融合,影響了我觀賞這整場舞作的感受,我好喜歡這樣聲音的表現喔。

 

 

                                                                                        2019TIFA黃翊工作室+ 《長路》劇照2(提供/國家兩廳院 攝影/周嘉慧)

 

                                         

比起前二次的口述文本,這次《長路》的文本詮釋更俱文學性些。我無法告訴你什麼才是好的或正確的口述文本,但我深知從過去觀賞聆聽的經驗積累,可以明顯感受到黃翊工作室+在處理口述文本的被期待性與有機性。當口述老師不急不徐的講述著,夾帶著機器運轉的沙沙聲,一句一句似被施了魔法般,每一句話如一道咒語,讓每一位舞者的一個小動作、一個環境幽微的改變,似覆蓋上一層光澤閃爍著,讓這緩慢的開場添加了幾分靜謐的詩意。接續著像進入了如散文般的風景,林柔雯、駱思維的雙人舞,象徵兩種身體差異的相遇與磨合,那相扶持的過程痛痛的卻又甜甜的;而陳韋安與李原豪,在面對未知的未來時,內心的慾望與恐懼所呈現出的身體衝撞,有如一把雙面刃;當胡鑑遇到鍾順文時,發現彼此在同行路程中竟有著不同觀看的視角/面向,帶著一些魔幻的身體差異,個人很喜歡這三段關係的陳述方式,緊接著胡鑑的回溯又把前面的一切串連成一部小說。尤其在與服裝共舞的那段,時光倒敍像似尋回童年的身體/記憶,卻敵不過現實成長的殘酷,最後黃翊的放手,絢爛的煙火,離場再回到舞台中心,引領著胡鑑乘著氣球昇空這讓我想起電影《暴雨將至》(Before The Rain),但我指的並非劇情故事,而是導演米丘.曼切維斯基的影像剪輯手法,讓電影的開場亦是終場,故事的結局並不是結束,只是米丘藉由圓這概念傳達了生命不停輪迴的殘酷本質;而黃翊的《長路》看似無盡的迴圈且無以迴返的失落,卻又留下一條線索,留下一抹希望的笑容。另口述講者的聲音更是這作品詮釋的重點,再度合作的何志威老師有他豐富的配音經歷,個人覺得專業的聲音技巧容易引領聽者快速且舒服地進入狀態,但這份專業的修飾對我來說也容易失真,不過個人很喜歡這次何老師在聲音的詮釋,除了節奏的掌控外,重要的是在情緒的拿捏上,没有因情節的衝突而隨之起伏,相反的,因這一絲壓抑且短促的語氣,讓這分對立的張力更顯得暗潮洶湧。

 

 

 

                                                                                    2019TIFA黃翊工作室+ 《長路》劇照3(提供/國家兩廳院 攝影/周嘉慧)

 

而這次《長路》舞作中的身體表現,多圍繞在行走的姿態上。好像又跟過去所觀賞的經驗有些不同。但當我將音樂、聲響與文本貼合時,腦海中所建構的身體姿態,已經不再是精準炫技的舞步,當然還是有些動作我一時難以捕捉,不過隨著步伐的前進,我的情緒感官似乎跟著舞者的步伐起了些許的變化,我想如何將行走這件事提昇至情感共鳴的普遍,是這舞作的重點之一吧!

                                                            視障朋友於2019TIFA黃翊工作室+《長路》開演前測試口述影像器材-2(提供_國家兩廳院 攝影_王弼正)

 

這次也因兩廳院藝術零距離圓夢計畫的活動有機會參與了演前導聆與觸摸演出舞台地板的體驗,一來讓視障朋友藉由此活動有機會在第一線上和場館與團隊有著更直接的交流;二來透過實際的觸摸體驗,轉化另一層舞者身體的感受,補足視障觀眾的身體經驗感。不過,對於九米大的圓型舞台的概念仍止於想像,若當時能在測試機器前有一小段時間,引領視障觀眾於舞台前,進行步伐的測算,視障觀眾可藉由步伐次數轉化成舞台的尺寸,相信藉由身體感填補視覺不足的部分,同時對於劇場空間會有更進一步的投射。今年國家表演藝術中心推出「三場館共同製作計畫」,在TIFA國際藝術節的節目品質早已是有目共睹外,然而在近十餘年來表演藝術產業的蓬勃發展,不僅跨國合作交流頻繁,跨界跨域的多元合作面向,也是過去難以想像的熱絡,那麼回過頭來看這些節目所延伸出來的活動,不管在硬體或軟體規劃上也跟著提升了嗎?我抱持著疑問,但也期待後續發展的可能性。

 

                                                       視障朋友實際體驗踩踏觸摸2019TIFA黃翊工作室+《長路》旋轉舞台樣板-1(提供_國家兩廳院 攝影_王弼正)

 

最後,就用喜歡的日本歌手平井堅的《朋友》(中譯名)做為收尾,歌曲MV是陶泥土所製作的動畫片,描述著小男孩與龍之間的相遇,那是一段愛與勇氣的冒險故事,最後他兩為彼此犧牲生命,但小男孩卻重生化為小龍,牠揮舞著翅膀慢慢地飛向天際,他不僅身份移轉,連同飛龍的生命與精神一併延續下去。

下次劇場見。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許家峰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