絶大部份的視障者若想進入相關的展覽場館大都需要陪同者同行,然而在選擇陪同對象時,也有一個現實的考量,就是陪同者至少對於藝文的參與要抱持著某種程度的熱情,,他不一定要對藝術領域有多深入的了解,但如何形容與討論會是觀賞的重點。身為一名中途視障者且算是喜愛進入大小展場的我,通常會同行的陪同者大都是有經常性觀展經驗,這點我算蠻幸運的,一直以來也知道一些主要大型場館會提供導覽解說機的租借,不過我倒没使用過,這次難得到台中國美館想說來試試導覽機好了,於是和友人便到了服務台租借一般的語音導覽機與無障礙語音導覽機。

 

因時間的關係我們並没有整個逛完所有的展場,主要以“106年全國美術展”、“時。光。機—從古典到當代攝影藝術教育展”這兩個展為主要使用對象,“崔旴嵐:靈魂機械鍊金術”展的部份恰巧遇上現場導覽人員,故没使用語音導覽機。

 

106年全國美術展”

先來談一般導覽機,外型像按鍵式手機造型,只要輸入作品旁的序號便會有相關的講解介紹,我個人覺得在操作上還蠻簡易的,但以美術獎展場為例,只有獲獎的作品才會編碼,所以每一類別就只能聽取前三名的作品介紹,再來既然是競賽作品,為何不加入評審評語呢,這樣觀者也可以清楚評審觀看的角度,就只放入創作者的創作概念文字,我想這群參賽者在投件時,必定會附上相關的論述,若在語音導覽內容上没有更細節的安排,其實可以把所有的作品介紹放進來才是,再來從語音的聲音可聽出是專人錄音,但背景樂還是有些干擾,其實是可以參考電腦語音軟體,現在語音軟體可選擇性高,聽起來不會像機器人的聲音,而且直接文字轉語音感覺起來除了方便外,可以存取的作品介紹應會增加不少才對,但最重要的還是講述的內容。

 

再來是“時。光。機—從古典到當代攝影藝術教育展”

這裡使用的是無障礙語音導覽機,長的很像PDA(操作方式也像),原以以為會像智慧型手機那樣,可以經由觸碰螢幕後會有語音協助,可惜的是没有還真像傳統PDA那樣,雖會按順序一直播放,若不小心碰到螢幕可能語音就會跑掉,所以十分不便操作(至少對視障者而言是如此),另外也發現館內的一般語音導覽機也有支援此展,其實視障觀眾可考慮選擇一般導覽機也行,不過無障礙語音導覽機他的報讀聲音較為清析,可能没有背景樂外,有刻意放慢講解速度吧。另這導覽機有影像播放裝置,針對聽障觀眾需求,會有手語影像講解,我覺得還蠻貼心的,另由於我是中途視障身份,所以並没學習到點字這塊領域,所以針對點字說明標示等無法給與評價。

 

有無辦法只要一種語音導覽機就可以逛完整個美術館呢,障礙者進入相關場館,是否還要再獨立出支援服務呢,例如這次國美館的時光機展,對我個人而言它並非是我主要的觀展選擇,也許館方應要思考的是系統一致性,把時光展單獨拉出來專用一項機器,個人覺得有些可惜

 

“崔旴嵐:靈魂機械鍊金術”

最後我因時間的關係,我與友人選擇此展作為此次展覽的句點,剛走進展場時就聽到現場導覽志工正在講解著,於是與友人全程跟隨著這位現場解說員逛完此展,很精彩的解說,心想若語音導覽機的內容有這麼精彩那該有多好,雖然聽得津津有味,但心中還是稍覺可惜,如果美術\博物館能在每次的策展\邀展的過程裡和藝術家或相關單位討論針對展場中的一、二件作品做為讓障礙者觸摸的選項(如裝置作品,需相關人員在旁協助),我想會更好吧。

 

其實國美館在語音導覽服務上還有另一種選擇,可以直接從手機下載“國美友善導覽”APP,不過由於我個人不習慣在我的手機下載APP,所以没選擇此項目,但我有請同行的友人下載看看,她說有一些程序要驗証,略顯複雜,若有興趣的觀眾可自行下載看看囉。

 

近年一直在談的文化平權,個人覺得相關的主管單位必須帶頭做起,除了無障礙環境、設備外,軟體的藝術作品如何讓障礙者可以透過館內提供的輔具從中感受作品想表達的意含,我知道觸摸藝術作品可能是大忌,如果在每次策展前的協調會議上提出,,久了會不會產生某種平權共識也說不定,最後也希望更多障礙身份的朋友們可以透過自己的需求參與各類藝文活動,一起改善我們的無障礙藝文生態。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許家峰 的頭像
許家峰

藝文視場&礙有為

許家峰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